门铃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门铃厂家
热门搜索:
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解密《新闻联播》报道的医疗机器人

发布时间:2022-06-13 03:15:40 阅读: 来源:门铃厂家
解密《新闻联播》报道的医疗机器人

近期,医疗行业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从被质疑的免疫细胞疗法引出的民营医院信任危机,到接二连三的伤医新闻凸显愈发尖锐的医患矛盾,以及美敦力、强生等多批国际品牌产品被召回。屡次爆出的负面信息,预示也推动着行业监管变严,产业格局加速调整。而媒体作为放大器,一方面要将现有的问题暴露出来,敦促各方去解决;另一方面也试图将真正有价值的医疗信息传递给更多需要的人。例如,在医疗机器人领域,虽然技术相对前沿难懂,但不妨碍大众媒体通过深入研究将好的东西带进人们视野。《新闻联播》聚焦国内明星产品近日,中宣部组织20多家中央媒体开展以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为主题的系列采访,通过挖掘科技行业的新亮点,其中包含CCTV1《新闻联播》栏目组的编导。Remebot医疗机器人作为医疗创新典型接受了采访,同期被考察的多为北汽新能源、京东方、清华紫光等大型上市公司。《新闻联播》这档有近40年历史的新闻栏目素以传播天下大事著称,全国有近5亿的观众。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这项新技术,节目组特意到真实的手术室环境下实拍。在天坛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张建国教授的主刀下,机器人辅助活检手术顺利在半小时内完成。

张建国教授是Remebot合作专家,兼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副主任委员,是名副其实的我国功能神经外科领路人。张教授超过5000例的手术经验中,包含癫痫、帕金森、各类运动障碍疾病、颅神经疾病的治疗,以及立体定向活检等。本次手术的活检术式主要应用于脑肿瘤、颅内炎症以及一些疑难杂症的定性诊断,可弥补CT或核磁的不足,为医生提供可靠的临床证据。从操作上讲,该术式复杂程度低,风险小,机器人辅助微创的方式可以进一步减轻患者身体和经济负担;从面向群体来看,活检则是需求在百万量级的大术种,也是国外确诊部分神经科疾病的金标准,机器人辅助将有效提高医生效率,一定程度填补手术缺口。

比媒体更超前的是资本,他们始终对这款具有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国产医疗机器人,以及背后拥有持续研发能力的团队充满信心。今天上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田苗教授、Remebot投资方雅瑞天使张瑞君、羽泉组合、海泉基金高级顾问汪文忠、合伙人王昱、真格基金合伙人兼CIO李剑威等一行来到柏惠维康,并接受记者专访,第一次公开对医疗机器人行业的准入门槛、产业化难度、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了解读。医疗机器人普及速度加快中国媒体、资本正热,纵观全球机器人行业,整体发展速度也在加快,中国市场尤其受到重视。上周末,世界临床机器人外科协会(CRSA)创始主席、著名专家PierCGiulianotti教授在北京为一位45岁女性胰腺癌患者实施了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的胰头肿瘤切除手术,并通过多平台进行了学术直播。目前,FDA已批准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应用于成人和儿童的普通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以及心脏外科手术,而开发、运营该机器人的美国直觉外科公司市值已超200亿美元。除此之外,还有以色列Mazor机器人公司的手术机器人产品Renaissance,主要应用于脊柱外科领域。就在一周前,美国医疗巨头美敦力宣布与Mazor达成战略合作,将作为唯一合作伙伴,与其共同促进机器人辅助脊柱外科手术设备的研发和商业化;在另一份阶段性股权投资协议中,美敦力为Mazor出资4200万美元,占比15%的股份,高达2.8亿美元的估值足以证明其未来巨大的发展潜力。骨科方面,手术机器人起步早成熟度高,早在2013年,全球最大的骨科器械制造商史赛克就以16.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Mako公司及其相关核心技术,后者主打产品包括Makoplasty全髋关节置换机器人系统等。

国产手术机器人前景可期可以预见,巨头的介入将进一步推动全球手术机器人行业的迅猛发展。据BCG波士顿咨询数据,截止2016年1月,全球医疗机器人行业每年营收达到74.7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年复合增长率能稳定在15.4%;至2020年,全球医疗机器人产业规模有望达到114亿美元。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4年国内医疗器械市场总规模将近2556亿元,但进口医疗器械的进口金额占据中体市场份额40%,其中中高端市场上的医疗器械几乎被外国厂商包揽,占比超过70%。在目前国外进口产品较为强势的环境下,国产医疗机器人的产业化也受到了政府极大的关注。一方面,国家政策上大力支持包括手术机器人在内的创新型医疗器械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同时,从中央到地方都在逐渐加强对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力度,并依法查处侵犯知识产权和滥用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为拥有自主创新技术的企业开辟一条真正的绿色通道。事实上,国际医疗机器人的研发最早始于1980年,成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第一个手术机器人研发团队起步与国外几乎一致,只是产业化步伐较慢。近二十年来,国内主要的手术机器人产业化概况如下:1997年,国内开始组建第一个手术机器人研发团队,临床手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田苗教授和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田增民主任合作开展,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科技部重大专项等研究任务,不断探索逐渐发展至今天的Remebot;2013年11月,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微创腹腔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研制成功,并通过国家863计划专家组的验收;2014年04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顺利完成了3例国产机器人手术,使用由天津大学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妙手S,预计在三年内投产。在这个行业,前期技术积淀和后期商业化运作缺一不可。在资本的注入、行业关注度的提升、国家政策扶持等多方积极因素影响下,企业如果跑得足够快且足够稳,就有机会在迅速占领本土市场的同时,向海外市场拓展,凭借丰富的临床案例支持和持续的研发能力,为中国智造带来新的动能。

鎏金海报
手绘海报